科学技术协会

今天是

我校能源学院学者决策咨询报告获中央办公厅采纳

新闻网讯 215日,由能源学院姚洪教授、陈汉平教授、邵敬爱副教授、胡强老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胡平放教授等报送的决策咨询报告《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综合采用于《观点摘编》。1月、2月该咨询报告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委单篇采用。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报告从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主要的新能源形式,针对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生物质能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相当于约4.6亿吨标准煤。截至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808万千瓦,累计装机达379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近50%。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总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然而我国生物质发电在原料预处理及高效转化与成套装备研制等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瓶颈,关键技术和装备国际依存度仍较高,依然需要加强原始性创新,促进生物质能高值综合利用并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同时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陆地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年平均辐射总量为33008400兆焦每平方米,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已超过250 GW,相当于新建11个三峡电站。然而,推动新型低成本光伏材料研发,促进光伏产业高水平、多元化发展仍是我国继续保持光伏技术全球领先的关键和当务之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动实验室研究成果向工业化应用转化,鼓励低成本光伏材料研发创新,扶植相关产业链发展,推动关键材料加速国产化生产。

我国风力资源丰富,2020年,全国风电并网容量占全部电源装机容量的12.8%,风力发电上网电量4665亿千瓦时,成为国内的第三大电源。截止 2021 年底,无论是新增装机量,还是累计装机量均已位居全球第一位。从近几年风电发展来看,陆上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以及海上风电齐头并进,在不同方面体现出了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然而我国风电产业总体生产成本偏高,市场对风电上网电价的接受能力差,风电自主化生存能力差。我国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开发及超大型海上风机技术与大容量远海风电友好送出技术亟需进一步集中攻关。因此提高我国风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是实现技术突破的有效途径。

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目前主要是地源热泵。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近20年来都处于世界前列,2015年起浅层地热年利用总量列世界第一。浅层地热能的利用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浅层地热能利用初始投资较高,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动态监测缺位,施工质量控制不严,部分项目运行水平不高。因此需要依据各地自然条件与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各地地热能利用规划,注重完善法规及支持政策,对地热利用优秀项目进行奖励(或以奖代补),继续推广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地源热泵技术的完善与应用。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将发挥更大节能减排降碳的作用,因而亟需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力度与科技研发的投入,建设国家级相关技术和设备研发机构,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发挥科研院校的作用,为新能源的有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