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有关肿瘤研究的专题报告,畅谈了挑战肿瘤需要的新思路,新战略,新技术。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马建辉主持。
肿瘤现状:肿瘤防治,形势严峻
“中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5%速度增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312万例,平均每天有8550人,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肺癌、肝癌、胃癌是死亡率最高的三类疾病。”王红阳列举一系列数据,指出我国肿瘤疾病的严峻形势。介绍,在今年最新调查中,中国新发肿瘤已至312万/年,并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
在中国,肿瘤研究的进展极其缓慢。有关肿瘤疾病研究的论文数量大幅度增长,肿瘤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未得到明显提高。相同的困境同样困扰美国政府,近40年,美国投入2000多亿美元用于肿瘤研究,“收获”的仅仅是156万篇论文。
对此,王红阳认为,造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尚缺乏系统整合的医学研究,缺乏大批医学科学家,缺乏高新技术创新。“很多医生业务很精湛,处理病情技术很好,但是关于病理的基础研究却很少。另一方面,基础研究做得很出色的人,又缺乏临床经验,从事基础科学研究者和了解病人需求的医生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造成很多肿瘤研究停滞在论文阶段,难以向临床进展。”
新思路、新策略:系统性研究、个体化治疗
“以前大家认为肿瘤只是一个局部病症,哪里有瘤切哪里,但是现在的临床证明,这个想法是不完全的。”王红阳说,如果仅仅把肿瘤杀死,而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生存的微环境还在,那么肿瘤就不会死亡,也就很难达到肿瘤的根治。
王红阳将肿瘤、机体免疫、以及肿瘤微环境比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支点,要想攻克肿瘤就必须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从三个方面同时突破。多个实验室联合起来,多中心验证。
“临床实例表明,患有同样肿瘤的病人,但是给与同样药物治疗的效果差别却可以很大。”王红阳说,这就表明对肿瘤病人进行精确分型,准确治疗非常必要。现阶段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特异性治疗某种肿瘤,很多药物只能对肿瘤的某一阶段有效,那么个性化综合治疗,将是以后肿瘤研究和防治工作的重点。对于肿瘤的强制性杀伤将会不可避免地损伤身体。很多人不是被肿瘤打垮,而是被一系列治疗打垮,现在需要考虑治疗肿瘤的另一个新的目标——带瘤生存,控制肿瘤又最大限度保存机体,追求长期生存率。
早期预防、早期诊断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采取控烟计划,1975-2000年美国控烟减少近80万肺癌死亡病例,成果显而易见。“谈癌色变,不如科学防癌。接种疫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加强锻炼等等,都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王红阳说道。
2012年一份原发性肝癌生存情况报告显示, 5年内中国肝癌生存率9.97%,日本为43%,欧美11-15%。而在肝癌患者中,中国医院的早期患者为21.2%,日本为62%,欧美国家为30%,除了医疗技术等相关方面的影响,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也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王红阳强调,肿瘤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肿瘤诊断防治的艰巨性。关注高危人群,加强早期预防及诊断,加强个性化综合防治,注重转化医学研究,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挑战肿瘤需要大家的新思路,新策略,新技术。她表示,作为华中科技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长,未来将与大家一起努力,促进中国转化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