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协会

今天是

巾帼科技创新沙龙举办

新闻网讯 628日,湖北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在汉举办巾帼科技创新沙龙。本期沙龙以“科技女性高层次理工前沿、人工智能与前沿、医工交叉”为主题,通过主旨报告、圆桌座谈和学术报告等形式,展示了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国家战略需求科研攻关事业。协会会长、副校长冯丹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叶朝辉院士等来自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上级指导单位的领导、同行和百余位女性科学家一同参会。

说明: http://news.hust.edu.cn/__local/9/9F/3C/944CAEE8D21D80FC40634B55C10_44C5CCC6_226E2.jpeg

在主旨报告环节,叶朝辉以“光磁共振——追求精密长路漫漫”为题,分享了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的两项傲人成绩:历时20年突破星载铷原子钟技术,使北斗系统定位精度从米级提升至分米级,该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超极化氙(129Xe)气体磁共振成像技术实现肺部结构与功能的定量可视化,自主研制肺部成像装备获批2个医疗器械注册证,该技术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赵耀辉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指出中国2021年进入老龄社会,农村养老压力突出,健康寿命干预可使老年痴呆发病率降低30%,并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强调健康老龄化需优化初级医疗、促进医养结合。

说明: http://news.hust.edu.cn/__local/9/8A/85/9247EB238BBA622F15906D18191_D0C2AA9D_2ABA7.jpeg

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我校材料学院教授徐鸣主持圆桌座谈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战略女科学家成长的体制机制创新”议题,认为当前科研体系中存在“天花板”现象,需要从制度层面构建性别平等的评价生态,倡议体制机制创新需突破单一政策框架,需构建涵盖评价体系、资源配置、文化塑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从而为战略女科学家成长提供全周期支持。

在理工前沿、人工智能与前沿以及医工交叉创新3个分会场,参会代表进一步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次沙龙聚焦“四个面向”战略要求,通过高规格学术研讨、跨界交流与产业对接活动,搭建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助力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多个研究领域发挥“半边天”作用,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女性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展现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奋斗精神与多元人生,为构建包容、多元的科技生态贡献力量。

(来源:http://news.hust.edu.cn/info/1003/55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