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协会

今天是

华中科技大学30多名教授一年接力讲科普40场

中新网湖北新闻316日电 (王潇潇) 当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走进偏远山区的中学课堂和中学生们探讨引力波、“薛定谔的猫”这些奇妙话题,那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由该学院党委牵头,一批中青年教授、博导组成的科普志愿服务团,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将科学的种子“撒出去”

在很多人眼里,物理作为一门最能体现理科逻辑思维的学科,要学好难度很大,甚至社会上一度产生了物理学科报考“遇冷”、新高考“弃物理”等说法。

不过,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陈相松教授看来,这样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而类似的担心更是完全没有必要。之所以会产生物理太难的社会认知,这恰恰跟当今社会的物理科普不够到位有关。

陈相松认为,科普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恰好体现在,将看似高深的物理学知识用最深入浅出的方式讲出来,激发学生们解开世界一切谜题的兴趣。由该校物理学院30多名教授组成的教授科普报告团大腕云集,从小学到高中,他们的接力科普讲座场场爆满,收获无数小粉丝。

《黑洞——宇宙神秘的漩涡》、《神奇的飞秒激光》、《在纳米世界里追光》、《时间的诱惑》……这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科普的讲座日志。所有讲座不但费用全免,对应中小学还可根据该院提供的讲座“菜单”点单选择。

“为什么牛顿在推导出第一运动定律后,还要补充第二运动定律?万有引力真的存在吗?光速是否真的永恒不变?”这是去年物理学院教授叶贤基在华师一附中的科普讲座,关于时间、空间和引力波的最新研究获同学们疯狂点赞。

不仅学生,公安一中校长杨宗荣对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科普讲座也赞不绝口。“科普讲座结合了教授们的自身经历,根据学生实际基础出发,深入浅出,非常有感染力、穿透力,激发了学生们对追求科学的激情。”

王顺教授是科普志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美国对科普非常重视,科普活动的形式也很丰富。不仅限于科学报告,还有将舞蹈、音乐这些表演结合起来的科普巡演,吸引很多孩子围观。”去年中秋,王顺教授也尝试了一把“混搭”的科普方式,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中穿插物理课的小型科普演出,每演奏一种乐器,就用物理知识解读乐器发声原理,引来满堂喝彩。

在物理学院的教授科普报告团里,可谓藏龙卧虎: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培祥教授;引力中心主任、国家杰青涂良成教授;80后“”王兵、王顺两位教授分别从法国、美国回国任教,科研成果丰硕……

细数下来,仅去年一年,该院30多位教授已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40多场物理科普课,吸引了过万人参加。除了教授科普团,还有博士科普讲解队、学生科普实践队同时助阵,用“走出去”的方式将科学的种子撒向全国。

科普品牌越擦越亮

除了“走出去”的科普队伍,还有“请进来”的科普基地。“物理学院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成立科普志愿服务团,着力建设‘聪明的孩子学物理’这个品牌。”该院党委书记张凯介绍,“引力实验室”“强磁场实验室”和“物理演示实验室”三个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来校参观师生逾千名。

被外国专家称为“世界引力中心” 的喻家山人防山洞,是国际上最好的引力物理实验室之一。在这个四季恒温的山洞里,诞生了无数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走出了像“引力院士”罗俊这样的学术带头人、知名科学家。独特的自然环境、巧妙的实验设计、前沿的科研项目,使之从对外开放开始便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科普基地之一。单是去年一年,便接待了一千多名学生参观。

除此之外,“周末科普训练营”、“中学生科普夏令营”、“科普进中小学”、“科普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定期举行,也使物理学院的“科普志愿服务”的招牌越擦越亮。

对于这一系列科普工作带来的变化,该院党委副书记刘会平感受强烈:10年前,物理学院要招满学生基本靠调剂,而现在该专业录取基本都是第一志愿,分数线也逐年走高,现在从其他专业申请转入物理学院的学生更是越来越多,甚至有学生连续三次申请转入都没有成功。”刘会平说,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物理学科影响力由过去十名之外进入十名之内,“这与学院出色的科普工作无不相关。”

陈相松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学生们会更多考虑自身兴趣,像一些“仰望星空”的学科,从前遇冷现在反而备受欢迎。物理就是人对自然的天然好奇心,越来越多有着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们将选择学习物理。“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做好科普工作,就能足够自信地相信,物理学科只会越来越热,不会越来越冷。”

立德树人培养一流人才

“科学普及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张凯表示,没有全民科普水平的提升,也不会有真正持久的科技创新。因此,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大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己任,履行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责。

湖北孝昌县是物理学院的精准扶贫点,也是该院师生最牵挂的地方。去年5月,该院数次赴孝昌开展“华中科技大学科普孝昌行活动月”系列活动,不但请教授带去深入浅出的科普报告,还拖着几大箱物理实验仪器亲自上门,给80多名留守初中生带去生动有趣的科普体验课。

“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把实验仪器放到桌上时,孩子们的眼里充满了激动和期待,却又胆怯地不敢去碰,而大城市里的学生们见到这些仪器则‘淡定’许多,他们可以跟我们谈引力波、谈光学隐身术、星球大战的光剑。”刘欢感叹。

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兵教授曾在法国的研究所工作,一心埋头做研究。回到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后,他经常走出校园做科普报告,“在不同地域做讲座,让我看到学生科学素养上的差异,就会想给大山里或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多些接触物理世界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见识到世界前沿的科学知识。”

据了解,在物理学院,教师每年有约20%的时间从事公共服务,科普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张凯介绍,“学院做好相应的服务和后勤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和团队协作,科普志愿服务才能扎实地、持续不断地坚持,做出系统性,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